樁基礎作為膜結構施工的根基,其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膜結構建筑的穩定性與安全性。下面就為大家詳細梳理膜結構施工樁基礎施工的要點,即便是初次接觸的小白也能輕松掌握。
1. 地質勘察:這是施工前的關鍵環節。通過專業的地質勘察,我們能準確了解施工現場的地層結構、土質特性、地下水位等信息。比如,如果地下水位較高,在選擇樁型和施工工藝時,就要充分考慮防水、抗浮等問題;而對于土質松軟的區域,可能需要選擇承載能力更強的樁型。
1. 施工圖紙審核:拿到施工圖紙后,施工團隊必須仔細審核。檢查圖紙中樁的位置、數量、規格、樁長等參數是否準確無誤,以及與其他建筑結構是否存在沖突。任何細微的差錯都可能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,延誤工期。
1. 材料與設備準備:根據設計要求,準備好符合質量標準的樁材,如混凝土預制樁、鋼樁等。同時,確保施工設備性能良好,像打樁機、起重機等關鍵設備,要提前進行調試和維護,保證施工過程中正常運行。
1. 樁位定位:運用全站儀、經緯儀等測量儀器,按照施工圖紙準確確定樁位。定位誤差要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內,一般平面位置誤差不超過 50mm,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0.5%。樁位準確是保證樁基礎承載能力均勻分布的基礎。
1. 打樁施工:
1. 錘擊沉樁:利用樁錘的沖擊力將樁打入土中。在打樁過程中,要控制好錘擊的頻率和力度。開始時,錘擊力度不宜過大,以免樁身傾斜;隨著樁的入土深度增加,逐漸加大錘擊力度。同時,要密切關注樁身的垂直度和入土速度,一旦發現異常,立即停止施工,分析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。
1. 靜壓沉樁:通過靜壓樁機以靜力將樁壓入土中。這種方法噪音小、振動小,適合在對環境要求較高的區域施工。施工時,要確保靜壓樁機的穩定性,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好壓樁力和壓樁速度,避免出現斷樁等問題。
1. 接樁:當樁長不夠需要接樁時,要保證接樁的質量。目前常用的接樁方法有焊接法和法蘭連接法。焊接接樁時,要保證焊縫飽滿、牢固,焊接后要進行外觀檢查和探傷檢測;法蘭連接接樁時,要確保法蘭盤的平整度和螺栓的緊固程度。
1. 樁身垂直度控制:在整個打樁過程中,樁身垂直度至關重要。可采用兩臺經緯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進行監測,一旦發現樁身傾斜,及時調整打樁設備或采取糾偏措施,如在樁身一側挖除部分土體,然后重新打樁。
1. 樁身完整性檢測:采用低應變法、聲波透射法等檢測方法,對樁身的完整性進行檢測。低應變法主要用于檢測樁身是否存在裂縫、斷裂等缺陷;聲波透射法適用于大直徑灌注樁,能更準確地檢測樁身內部的缺陷情況。檢測結果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。
1. 承載力檢測:通過靜載荷試驗等方法,對樁的承載力進行檢測。靜載荷試驗是在樁頂逐級施加豎向荷載,觀測樁頂的沉降情況,根據沉降與荷載的關系曲線,確定樁的極限承載力。樁的承載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,才能保證膜結構建筑的安全。
膜結構施工樁基礎施工雖然復雜,但只要掌握了這些要點,嚴格按照規范和標準進行施工,就能確保樁基礎的質量,為膜結構建筑的順利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。